來源:古田路9號 作者: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學生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一級學科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獲批學科,已建成涵蓋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公共藝術與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生活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藝術與科技、設計史及理論等目錄內的二級學科,以及自主創設的交通工具設計、社會設計、設計管理、創新設計、系統設計、智慧城市等新增二級學科。同時,在保持現有學科口徑范圍優勢下,設計學科以對中國社會未來形態和經濟模式整體研判為基礎,以積極應對全球科技、經濟和社會變革為契機,以培養具有中國文化立場和全球意識的頂尖人才為目標,以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舉措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
面對全球性的疫情危機,面對人類生存的困境,后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危機和政治關系改變著人類既有的社會組織結構、生產與消費模式。設計學院以課題研究切入,以學科專業劃分為工具與方法,構建危機意識主導的全新學科教育架構,全面聚焦應對人類未來生存模式的思考與行動。
眼睛的作用是什么
曾經有位老師問學生一個問題: “眼睛的作用是什么?”。許多學生不以為然地給出了許多“標準答案”。老師最后給出的答案卻出乎所有學生的意料,他的答案是:“眼睛的作用是提醒我們: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東西是看不見的?!?/p>
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我們從小到大日積月累地掌握了許多被稱為常識和知識的東西,這些約定俗成的東西也潛移默化地構成了我們觀察世界和判斷是非的慣性思維?!把垡姙閷?,耳聽為虛”就是一種觀念,提示我們要更多相信看得見的東西,因此,在許多情形下,務實比務虛更被樂見,腳踏實地比天馬行空更受推崇。
天文物理學家們關于宇宙構成的理論也耐人尋味。他們認為:宇宙由“看得見的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三部分組成,其中,看得見的物質,如星系、星云、星團、星星、太陽、月球、彗星、流星以及地球上所看到的一切物質,僅僅占宇宙總質量的4.4%。換言之,宇宙中絕大部分存在之物是不可見的,它們卻是形成宇宙的隱形力量。
可以說,“可見之物”的型態常常是由“不可見之物”催生和塑造的,這猶如物質之于精神,概念之于觀念,方案之于方法... “如何看見看不見”已成為一種日趨被重視的創新思維,它被廣泛應用在探索未知和未來的領域。在我們熱衷于關注光鮮亮麗的“熱點”的同時,似乎也應該“看見”無處不在的“盲點”--- 那些無形、隱形、遁形的“不可見”的存在之物呢?
新年伊始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為我們帶來始料不及的致命危機,人類需要重新認知生存、生活和生命的意思和意義,以此為契機,反思既有的常識,質疑僵化的知識,清空膨脹的自負,彌補茫然的無知,從而去感悟無形的智慧 ...
“如何看見看不見”,這應該是一個永恒的研究課題。
2020年的畢業展,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采用了網絡展覽方式,這給畢業創作和展覽帶來別開生面的效果,希望借此獨特的方式,呈現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同學們與眾不同的設計思維和藝術思想,那些“可見”和“不可見”的洞察力、判斷力和創造力。
是為序。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20屆畢業作品展寄語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偉
楊永淳
專業方向:視覺傳達
導師組:劉治治+講師,何浩+副教授,周博+副教授
作品說明:
以平面設計的方式記錄新冠疫情。作品主要以書籍的形式為主,記錄與呈現了2020年1月25日至2020年3月25日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嚴重的兩個月。作品分為三個部分展開,分別從個人居家隔離的生活,疫情之下他人的心態與官方媒體的視角記錄和展現了這段時光。
任潤澤
專業方向:視覺傳達
導師組:王捷 講師、蔣華 副教授、何浩 副教授
作品說明:
在我們的一貫秩序被突發事件影響的當下,我們的社會仍舊保持了相對的穩定,這種穩定是源自于群體的共同成果。蟻群是典型的社會昆蟲,人同樣也是社會性動物。通過視覺的方式,以螞蟻的社會行為為線索,來討論在如今的事件當中,我們每一個人在事件中的意義,其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是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但又只承擔了極少的部分。
金兌炅
專業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導師組:孫聰副教授、何浩副教授、劉釗副教授
作品說明:
縱觀歷史軌跡,韓國在本民族的文化基礎上,受到了很多文化思想的影響,過去和現在存在驚人的變化,整個韓國社會展現了一種文化的多樣性。本作品以迷宮為主題,從衣,食,住,行等各角度展示了韓國文化的魅力,表現了過去人們在找尋自己的過程,也表現出了對現代多樣性社會的自信心。最后還加入了最近疫情狀態下韓國社會的變化。
標簽: 深圳logo設計|深圳標志設計|品牌vi設計
上一篇:長安汽車更新LOGO
下一篇:最后一篇